这里首先要弄清“现代戏”并非是“新编戏”,所有新诞生的剧目都可以叫“新编戏”,“新编戏”中有古代题材的,也有现代题材的,而现代戏则是完全展示现代生活的,完全脱离京剧艺术的创作规律的,不伦不类,四不像的演剧形式。
甭管懂不懂戏,也基本都能说出京剧的特征之一是“程式化”,换言之具有“程式化”演剧特色的艺术形式才是京剧。京剧是中国戏曲集大成的一个剧种,它在唱、念、做、打上的程式化处理已经是非常的成熟,非常的完美了。中国的戏曲艺术,发展了八九百年,才找到了一套表现封建时代人们生活的程式动作,比如“趟马”,是表现古代人出行骑马的;“起霸”,是表现古代武将上阵前所做的整盔、束甲等系列动作;就拿《拾玉镯》、《三岔口》、《十字坡》里头无实物开的门,都是带门闩的门,现在都是防盗门了,谁家还用门闩,总不能孙玉娇腰里挂上一串钥匙吧?
即便是进入了新社会,出于政治宣传的目的,楞要京剧去表现现代生活,那也是要创作出新的“程式”,很多东西你得去创造,它不是一下子就能创造出来的,所以梅兰芳先生自己也总结,当时他搞的那些个现代戏,像《一缕麻》、《邓霞姑》之类的,他认为是失败了,因为在创作的过程中并没有找到一种既是京剧化的又具有很强艺术性的,且能够跟现代能容贴切的创作方法,你如果完全的“话剧配唱”,那人家观众直接去看话剧、去看电影不好吗,干什么非要在剧场里看你这些个不伦不类的变异东西。大师如梅兰芳者,彪炳史册的也是《霸王别姬》、《宇宙锋》等剧目,这其中如《霸王别姬》,在当年可以算是“新编戏”,但绝对不是让虞姬穿着开衩大旗袍的“现代戏”,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京剧艺术是有局限性的,不是什么题材都能演的,它的程式化也是有其时代特征的,可以表现现代题材的戏剧形式有很多,那些阶级斗争、时代先锋的题材可以让话剧、歌剧、音乐剧去分担,何必非要为难古老的京剧呢,如果任由这些血外行折腾下去,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骨子老戏《奥特曼大战小怪兽》了。
传统戏曲,无论是昆曲、京剧、梆子、弋阳腔,它们在舞台上演绎封建时期的生活与故事,已经演绎了几百年,很多在当今社会已经消失了的礼仪、服装及道德观念戏曲舞台上保存了下来,我们常说戏曲艺术是活化石,戏曲艺术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生拉硬拽的把演员身上的蟒袍玉带、道袍官衣扒下来,硬生生的给他们套上中山装、小棉袄、绿军服;把手里头的马鞭、把子撅了,硬塞进三八大盖、驳壳枪,是那个大革文化命时期的荒谬做法,是那些连中学都没读完的文盲小将,发泄个人变态兽欲的做法,天天有人为江青、为样板戏(现代戏的代表)抢孝帽子戴,这些人不是怀念打砸抢烧的既得利益者,就是文盲加流氓,你但凡是老三届的高中生,都不至于这么没文化,京剧不讲程式了,不穿行头了,不打把子了,不用胡琴了,不弘扬忠孝仁义、礼义廉耻了,那还是京剧吗?天天在台上打倒这个,歌颂那个,那还是京剧吗?
有人经常拿样板戏说事,首先要说明,样板戏不是京剧,它就是一个特殊的剧种,从舞美到配器再到演员的表演融合了话剧、歌剧及一部分戏曲艺术,官称就是“样板戏”,样板戏自成一体,游离于京剧之外,我们可以把它当作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文物予以保留,但对于正宗京剧艺术的发展与生存毫无参考价值。那为什么样板戏不伦不类,我们看着还蛮好呢?那是因为老先生们的功底深厚,即便戏是胡说八道,但老先生的表演依旧精湛,单单只看李少春、赵燕侠、谭元寿、宋玉庆、童祥苓的表演,就能让观众做的住,此所谓“人保戏”,可话说回来,现下的演员,你们有老先生的能耐吗?
梅兰芳先生有编演现代戏失败的教训,马连良先生有演出郑老万的无奈,李少春先生有穿着小棉袄上台的尴尬......说来也奇怪,现在的演员和编剧倒是超越了前人,大搞现代戏,大骗国帑民财,如此说来,现代戏也不是一无是处,它的作用在于帮着那些没学明白的,基本功不扎实的戏曲演员、戏曲编导遮丑,这些棒槌、血外行高举现代戏的伟大旗帜,抬着杠,打着幡,高高兴兴的为京剧送葬。
京剧要复兴,就要先复古!彻底否定现代戏是把京剧拉回正轨的关键一步,新的一年里,我会全方面、多角度的为大家分析、论证我的这一观点,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请允许我在这里,祝我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新年快乐,万事顺意!
2024-10-16 14:36:39
2024-10-16 14:35:51
2024-10-15 10:14:13
2024-10-15 10:12:30
2024-10-15 10:09:31
2024-10-15 10:08:10
2024-09-09 15:23:57